找到相关内容229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企业家眼中的佛教管理

    解脱,即通向涅槃,被总结为“八正道”,或曰“贤圣八道”,即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,从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规范佛徒的日常...企业家眼中的佛教管理   作者:张天源 刘琛   来源:福建工商时报   在企业家们眼中,佛教管理有许多可以借鉴处。   首先,佛教管理与企业管理一样,都强调愿景,只有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...

    张天源 刘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167295.html
  • 印度宗教学者撰文阐扬台湾圣严法师禅学

    。   索南也引申说,禅修经常被视为“无门门”(gateless gate),所谓的“门”是指修行的方法及解脱。同样的,所谓“无门”是因为修禅并不相信有任何科学可能达到解脱,所以“无方法法...、感恩与悔改,而这些特质可以让人变得谦虚及慈悲。他表示,没有这两项,是无法达到解脱的终极目标。(云鹏)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15444890438.html
  • 印度宗教学者撰文阐扬法鼓山开山宗长圣严法师禅学

    禅修经常被视为“无门门”(gateless gate),所谓的“门”是指修行的方法及解脱。同样的,所谓“无门”是因为修禅并不相信有任何科学可能达到解脱,所以“无方法法”才是最高的境界,可以达到...,是无法达到解脱的终极目标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9/22083090470.html
  • 宗萨仁波切2009新年感言(中文翻译稿)

    所谓俗世里的胜利,利益或者收获。只要这条解脱道没有被妨碍,没有被其他的什么染污,没有走偏,那么其他的,无论是赚了还是亏了,得到还是失去,快乐或不快乐,都不那么重要。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所有的一切,我们也可能会比现在得到的更多。不管是哪一种,它对我们的解脱有帮助吗?还是没有?有妨碍吗?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我们爱的人,或者,他们会留在我们身边很久,不过,不管是哪一种,他们对我们的解脱有帮助吗?还是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066198.html
  • 宗萨欽哲仁波切2009 新年感言

    只要这条解脱道没有被妨碍,没有被其他的什么染污,没有走偏,那么其他的,无论是赚了还是亏了,得到还是失去,快乐或不快乐,都不那么重要。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所有的一切,我们也可能会比现在得到的更多。不管是哪一种,它对我们的解脱有帮助吗?还是没有?有妨碍吗?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我们爱的人,或者,他们会留在我们身边很久,不过,不管是哪一种,他们对我们的解脱有帮助吗?还是没有?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。 ...

    宗萨欽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377298.html
  • 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报道(第五天)之一

    成员,感恩我们遇见的一切众生,是他们,使得我们的活动获得圆满成功。” 万佛楼里 万佛庄严 谁启以光明 续佛灯明 落发 剃度 解脱 七十二沙弥 ...沙弥十戒。尔后新戒沙弥分成三组,分别在老和尚、明基法师、大痴法师的带领下走出寺院托钵化缘。其他营员则或护持托钵沙弥,或沿路供养僧众,或参加生存挑战自谋生的活动,或留在寺院为外出沙弥及营员祈福,等待参加...

    夏令营新闻组

    |第十三届|生活禅|夏令营|托钵|沙弥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07/13072899.html
  • 四川省佛教界为地震百日追思祈愿文

    正法,趣向智慧菩提,生生世世均沐慈悲祥和光!   悉法!故乞愿亡者安宁,生者安乐!   悉法!故求同入解脱,同登智慧门!   悉法!故立志仰在佛陀,完成在人格。庄严国土,利益众生! ...会恭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宣读追思祈愿文:   时维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8月20日,时当“5.12”汶川大地震百日之际,我四川省佛教界,悉本抗震救灾精神,悉本佛教利益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追思|祈愿文|佛教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10244228345.html
  • 翁跃春居士:大力提倡依师学法,振兴中国佛教

    伦理,互相轻慢,导致道风不振。我认为,振兴中国佛教,需要大力提倡依师学法。 佛陀告诉我们一条解脱生死,无始以来,我们都在无穷的生死轮回之中,解脱生死我们从没有走过,如果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人带领我们,我们怎么可能走上这条解脱呢?所以善知识对于走佛道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。博多瓦祖师说:“总摄一切教授首,是不舍离善知识。”因此我们在学佛的一开始就要养成依师的好习惯。一位祖师说过:“能令学者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291437324.html
  • 佛教艺术的欣赏

    印度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)净饭王的太子,其母是摩耶  夫人。相传他诞生于蓝毗尼花园。释迎牟尼长大后深感人间的苦恼,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。35岁时他发觉苦行并不是达到解脱。  他自小从婆罗门学者学习文学、哲学、天文学等,知道广博,又学了武术,世间许多现象(如饥渴困乏,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,绳牵鞭打、口  喘汗流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),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—如何解脱世间的苦痛,于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4050657.html
  • 由“是心作佛”而“弥陀念弥陀”

    法门的选择,可能还是与信仰取向自身有主要关系。  可以说,佛教的净土思想及其具体解脱的设计,集中体现着大乘佛教的普世精神理念。无论是那种净土信仰,实际上都非常充分地发挥了佛教以揭示人生苦,谋求解脱...寿终时,我与大众,现其人前,引至来生。”“十声念我名号,必遂来生”[7]这样一种解脱往生,可谓是即方便又易行。所谓“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,应以恭敬心,执持称名号”,[8]所以,阿弥陀净土信仰是由称名...

    周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1157045.html